字体: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度)

2024年07月04日 10:39:00来源:

  目录

  1. 概况......................

  2. 政治责任 .................

  3. 阵地建设责任 .............

  4. 服务责任 .................

  5. 文化责任 .................

  6. 经营责任 .................

  7. 道德责任 .................

  8. 问题与对策 ...............

  一、概况

  1.基本情况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成立于2023年6月28日,整合融合温州报业、温州广电两大集团资源,现有职工2400多人。旗下拥有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科技金融时报、温州新闻网、温州人杂志等“四报一网一刊”,温州综合广播、温州交通广播、温州经济广播、温州音乐之声、温州对农广播等5套广播频率,新闻综合频道、经济科教频道、都市生活频道、公共频道<瓯江先锋频道>等4个电视频道,上线了市委市政府唯一新闻客户端——温度新闻,构建了报纸、广播、电视、客户端、网站、新媒体矩阵等全生态传播格局,精准触达用户5500多万人,形成了会展策办、会议承接、节目制作、商务开发、少儿培训、演艺视听、直播带货、技术输出等全领域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温州“全省第三极”地位相匹配的新型主流媒体,高质量打造市级新闻传媒中心的标杆。

  2024年6月28日,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LOGO正式上线。

  2.社会责任理念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秉持着深耕温州、服务人民的宗旨,将社会责任融入媒体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和文化自信的传播,凸显浙江精神和温州特色,关注民生热点,推动社会进步,致力打造成为温州市民信赖的重要信息平台和社会责任典范。

  3.荣获奖项

  2023年度,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荣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浙江省先进集体;市级媒体融合改革荣获2023年度温州市改革突破奖;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奖1个、特别奖2个、优秀作品奖2个;获得2023年浙江新闻奖、省广电节目政府奖62个,其中一等奖12个;获温州新闻奖191个,其中特别奖2个,一等奖46个,二等奖59个,创新创优讲好温州故事。

  二、政治责任

  1.坚持党媒姓党,把握政治方向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融媒改革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主流媒体定调引领的主力军作用,持续壮大主流舆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成立党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3次、“第一议题”学习26次、读书班2期,撰写调研课题15个,深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实施“铸魂溯源走心”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努力建设与温州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地位相匹配的新型主流媒体。

  2.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强化舆论引导

  以移动优先、技术争先牵引深度融合,打造了“报、端、声、屏、网、刊、号”七位一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了具有温州辨识度、声动海内外的智媒传播生态。通过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善于设置议题、优化报道框架、探索话语创新,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发挥好瓯江平、温州网络问政、锋火台、代表在线、记者帮你办、举案齐美、新政聚焦、科林热线、温州零距离、百晓讲新闻等平台优势,持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做大温网议事厅网络传播品牌,让主流媒体的定音鼓、风向标作用更加强劲。

  3.坚持问题导向,放大舆论监督利器

  以提升办事效率、促进问题解决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优势,以《党报热线》《锋火台》《代表在线》《温州零距离》《连线12345》为主阵地,刊发原创监督报道450余条,形成高频次的新闻监督态势,助推政府部门工作推进。此外,针对各种网络质疑和谣言,积极发挥温州辟谣举报平台的作用,2023年共发布辟谣稿件1993条,全网阅读量共计2460.7万人次,多篇稿件被“浙江辟谣”平台转载。

  温州辟谣举报平台网页界面。

  4.深度聚焦重大主题,奏响主流强音

  立足主责主业,深度聚焦“八八战略”“主题教育”“亚运”等主题,在加强主题策划、深化媒体融合、激发队伍活力上,做好“深化、内化、转化”文章,围绕“八八战略”“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三个“一号工程”等,聚焦温州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持续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传报道,做精做强主题主线报道,大力宣传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的扎实举措和积极成效。做好杭州亚运会亚残会宣传报道,紧扣“迎亚运 享赛事 游温州”主题,围绕重点会议活动和赛事,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坚持线上线下相联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广覆盖的亚运宣传报道。同时,做好经济形势政策宣传引导,稳妥做好青年就业宣传引导、持续加强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宣传报道等,2023年全年共推出特色报道220余组,刊发原创稿件40000余篇次,点击量破亿4条、超千万150多条,近3000篇正面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头部平台刊播,在更大范围讲好温州故事。

  。

  亚运火炬传递(温州站)电视直播转播车导播台现场。

亚运开幕式报道。

  5.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媒体智库价值

  关注社会、经济、民生等领域痛点堵点,根据全市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的需要,围绕重点话题,做强深度内参,2023年共编辑报送内参12篇、内部信息30余条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14次批示,有效发挥内参的决策参考作用,助力问题解决,服务社会民生。

  三、阵地建设责任

  1.持续强化融媒建设

  打造“温度”新闻新媒体矩阵,突出优质内容和用户流量的良性互动,强化与传播大脑、每日互动、火山引擎等公司合作,加强版面、文风革新,丰富受众互动载体,提升用户粘性,全网粉丝数突破1000万,中心各平台2023年共刊发新媒体稿件超十万篇次,视频8500条次,已生产破亿爆款内容4条,超千万点击爆款155条次,百万级作品893条次,持续扩大新媒体端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深化“温州发布”政务新媒体建设,拓展选题内容,优化生产机制,努力推出一批爆款产品。持续做深做透掌上温州客户端、温州人客户端、生活温州客户端等垂类新媒体,面向特定群体进行粉丝社群运营,拓展消费市场。

  温度新闻LOGO。

  2.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始终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2023年全年未发生安全刊播责任事故。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制定《新闻宣传议事规则(暂行)》《安全刊播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采编内容管理的意见(试行)》等全流程、全方位采编管理规范制度,深化中心新闻例会制度,建立“三张清单”,规范新媒体平台三级审查流程,加强审核负责人备案制、痕迹管理制、定期督查制,探索构建重大新闻宣传统一调度的宣传格局,真正把住导向关、内容关、质量关。

  3.助推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全力激发“产业优先”新动能,加强经营管理提质。全面清理整合、提升业务,加速印务、发行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产业生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增强造血能力。集聚用活中心人才资源、媒体资源、经营资源、服务资源,持续开展增收节支,全面推进资产盘活,强化中心整体协同效应和降本增效,实现媒体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4.保障从业人员权益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与所属员工依法签署劳动合同,确保每位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积极履行缴纳“五险一金”的义务,重视员工的休假休息权利,以实际行动守护员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在新闻队伍建设方面,中心严格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确保新闻采访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正常的采编行为,给予全力支持并保护,为新闻工作者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此外,中心还致力于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服务责任

  1.构建新型政务服务模式

  深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执行承办“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感动温州”“走进发布厅”“红动瓯越”等主题活动,全方位展现“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新景象,放大承办央视戏曲春晚、杭州亚运会供应商的溢出效应,积极转阵地、拓赛道,结合部门需求进行深度嵌入、创意加持,圆满完成了杭州亚运会景观设计制作、数安大会等上百个活动和项目,收到亚组委感谢信,也得到上级部门、领导以及合作方的高度肯定,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进一步提升中心政务服务能级。

  亚运火炬传递(温州站)彩排现场

  “六比竞赛”演播现场。

  2.深挖新型生活服务版块

  通过多样化的节目和栏目,提供丰富的生活服务信息,组织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策划执行了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温州国际汽车博览会、温州婚博会等涉民生服务展会项目,聚焦文旅、教育、健康、社区等垂直领域,擦亮文化创意市集IP。以社区联盟为载体推出系列邻里赛事,持续营造良好的邻里互动氛围,举办社区歌唱大赛,居民当主角,在家门口唱响“幸福生活”;开展社区广场舞大赛,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举办分赛,用舞蹈、音乐和热情展示社区群众的活力、组织力和凝聚力,展现全民喜迎亚运的风采,市民政局、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温州管理部联合发来专函致谢。

  社区广场舞大赛开幕仪式。

  3.打造公益惠民服务样板

  深化“党建引领、新闻惠民”理念,依托“新连心”党代表工作室、雪君工作室、陈忠慈善工作室、科林工作室等品牌栏目,打造覆盖广、影响大、常态化的公益慈善载体,传递社会温暖。2023年,陈忠慈善工作室创新打造“温州-阿坝”医疗机构协力支持、患病群众免费救治、爱心人士全力帮扶的援助模式,“大拇指工程”“圆心计划”等公益项目温暖社会,全年共募集善款物资2000多万元,受益人数超10万人,进一步提升了中心慈善栏目的品牌美誉度,擦亮大爱温州的金字招牌。

  “大拇指工程”为来自四川壤塘、西藏嘉黎的患病群众免费救治。

  科林工作室5G智汇调解室。

  积极刊发各类宣传文明公益广告和杭州亚运会公益广告,2023年共刊播“讲文明树新风”、浙江有礼、迎亚运、全民阅读、垃圾分类、文明温州 幸福家园等公益广告超10万条次,其中报纸刊登205个整版、广播播报8.2万条次、电视频道播发1.8万条次。

  部分公益广告报纸样报。

  4.关注社会民生热点话题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各平台紧扣新闻热点和民生话题,推出聚焦焦点话题与事件深度解读的“壹焦点”,专注社会民生新闻的“在现场”等栏目。创新传播方法方式,如记者化身“真探”,用短视频直观展示讲解,带用户一探新闻背后的“究竟”,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坚持新闻为民,把新闻服务做足做透。推出“鹿壤情援·温心守护”公益项目,整合医疗力量为当地困难群众和藏族同胞提供免费救治,实现“帮扶一人,带动一家,改变一生”的显著社会效益。

  “鹿壤情援·温心守护”公益项目,受到当地困难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文化责任

  1.有温度有情怀,传播红色文化

  大力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通过专题节目和系列报道,增强群众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最美”标杆,传递榜样力量,融入“温州市道德模范”“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等评选载体,积极发现、宣传、树立道德典型,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典型宣传报道。用好用活“中共浙江省一大”“温独支”“红十三军”等红色资源,陆续刊发《赓续红色根脉 厚植家国情怀 红色温州宣讲联盟成立》《掀红色热潮,追寻浙南火种之光》等稿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发挥广播专业优势,打造“新时代红培计划项目”。2023年,“音乐思政课”共开展宣讲活动15场,相继走进温州市委党校、温州中学、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温州市铁投集团、温州开放大学等,每一场宣讲活动都得到主办方的高度评价。

  “音乐思政课”宣讲活动。

  2.有深度有内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节目和主题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南戏”为抓手,全力做好“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上海站)活动的宣传报道和通联工作。主动对接联系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头部媒体,共发布报道100余篇次,生动展现了南戏故里的时代戏韵,扩大温州知名度美誉度;围绕“三年百项文化工程”“宋韵瓯风文化传承工程,朔门古港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内容,陆续刊发《在南戏故里,看古戏新韵》等专版报道,推出数百个融媒体产品。

  《在南戏故里,看古戏新韵》报道版面。

  “戏从温州来”2023南戏经典文化周(上海站)专场演出。

  3.有理想树新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倡导爱国爱乡、科学理性、书香礼仪、唯实惟先、开放大气、重诺守信等六种时代新风,开展“浙江有礼”文明新风弘扬行动宣传活动,执行“‘浙江有礼 德善满瓯’感动瓯海十大人物”活动,推出《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红色“有礼”故事》《打造“浙江有礼·孝行乐清”鲜明标识》等稿件,持续擦亮“有礼温州”的文明底色。

  4.强通联重协作,做好对外国际传播

  积极整合中心对外宣传工作的优势资源要素,将中心外宣链接到全市大外宣体系。建好温州直通全国媒体朋友圈,广播剧《东出朔门》全网发布,在青岛、福州、广州等十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影响力城市台联动播出。此外,用足中国报业协会全媒体智库、广电智慧媒资库资源,加强与央媒、省媒等上级媒体联系,加大向上供稿力度,对外讲好温州故事。做好温州党建信息外宣工作,加强与省报、省台栏目对接,深耕短视频、漫画等融媒产品定制服务,发出温州“好声音”。

  广电智慧媒资库。

  六、经营责任

  1.遵守法律法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新闻采编和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2.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各平台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规定,严格落实“采编经营两分开”,依法规范新闻采编活动,未出现违法违规问题。

  3.不刊播违法违规广告

  2023年未刊发过违法广告。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将加大审查力度,严格按《广告法》进行审查,确保刊发的广告内容合法。

  七、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

  通过完善制度、案例警示、提醒谈话、上门宣讲等方式,督促职工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采编人员廉洁从业的九个严禁》等规定,引导新闻采编人员自觉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记者证使用,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增强廉洁从业意识,杜绝有偿新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现象。

  2.维护社会公德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弘扬正气。大量报道先进事迹,不断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美好心灵。助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3.接受社会监督

  持续畅通“市长热线”“温州网络问政”各类信访举报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于收到的问题线索认真予以核实,未发现涉及廉洁、行业不正之风的严重违规违纪现象。

  温州网络问政平台网页界面。

  八、问题与对策

  1.整改情况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针对上一年度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强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采编发流程、提高新闻内容生产水平,畅通全媒体产品共享渠道,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2.存在问题

  尽管过去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同时,还需要解决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统与分”之间各种矛盾。

  3.改进措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正在书写温州媒体全新篇章。一是拥抱融合,扛起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通过思想融合再造、认识融合再造、存量融合再造等举措,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二是开创新局,当坚定者、改革者、搏击者。紧抓政策机遇期、改革窗口期、发展黄金期,以“第一人称”姿态点燃似火的热情、铆足冲天的干劲,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努力开创中心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三是放眼当下,让实干成为出彩的最佳路径。一方面,要发挥好头雁效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堵点难点痛点,另一方面,要树立好实干导向,强化执行意识,真正做到锐意改革、守正创新、实干笃行。